轉貼一篇『錢』雜誌的文章(王馨逸):
小心,你隨時可能失業!
您可以直接點以上的連結
我把內容轉貼分享如下: 過去有份穩定工作,幾乎人人都可辦到,但現在,隨著就業環境的變化,產經的結構調整,及法令的更改,有繁重的工作、超低的薪水者,算是幸運的,因為連工作機會都如風雨飄搖,你可能隨時失業!
國內失業率自民國九○年到達四.五七%的高水位後,接著兩年更出現五.一七%、四.九九%的高峰,那幾年也正逢台灣經濟負成長的谷底期,所幸去年國內經濟成長表現是近七年來最好的一年,經濟成長率達到五.四%,失業率降到近三年最低水準四.四四%。
失業率降低,職場卻起變化
另一項好消息是,今年企業裁員比率可望下降,根據一○四人力銀行所做的調查顯示,六二%的企業確定將在今年招募新人,和去年相比成長了五%,而相較去年有一一.七%的企業曾進行裁員,今年僅有五.二%的企業可能進行裁員,人力需求似乎提升不少。
但是,從各項統計數字和社會趨勢來看,國內就業市場卻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變化,這些變化都足以改變職場生態,對上班族造成衝擊,甚至是讓你的工作消失,未來,任何人隨時都可能失業!
職場變化1:企業投資保守,就業機會增加有限
國內產業結構的變遷,讓就業環境也變得與以往不同,而實質投資率就是一個變化指標,投資率愈高,代表產業經濟愈活絡,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反之,工作機會就會愈來愈少。台灣自民國九○年以來,投資率連續三年下跌至一六%,直至去年,民間投資大幅成長,才使投資率提升至一九.六%。
依主計處預測,今年在民間投資、台電核四、六輕及新十大建設等公共投資的接續推動下,投資率可望升至二○.二%,創下近五年來最高記錄。但相較南韓、新加坡、香港二○%至三○%的投資率,甚至大陸三七%的投資率,仍然是偏低的。
主計處官員表示,近年來造成台灣投資率下滑原因有兩項,一是景氣長期低迷,二是台灣產業結構逐漸轉向服務業,但是服務業的投資規模遠低於半導體、石化業等製造業,因此雖然近年來金融、商業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,但未能明顯帶動投資率大幅回升,照這樣發展看來,未來國內就業機會成長空間有限。
職場變化2:企業購併、重組不斷,工作機會隨時會消失
隨著全球化趨勢確立,企業大者恆大,為提升競爭優勢,不得不透過組織重建或轉型,以提高經營效率,而購併更是促使企業成長最快速的方法之一,否則在景氣長期低迷下,很可能熬不過去。
自一九八○年代,由美國帶動全球的第四次購併風潮,至今尚未接近尾聲,由於購併會帶來市佔率提升、產品線擴張等明顯效益,因此近十年來,各行業無不被捲入購併風潮。
就以國內來看,金控的成立加速金融業走向合併之途,而市場規模太小,又逼使金控併金控。電子業在獲利壓縮的狀況下,也會藉由合併、重整強化經營體質,就連一般服務業,也走向市場極大化與差異化二種極端趨勢,企業不是規模大就是要特別才有生存機會。
在這種趨勢下,企業的穩定性大不如前,過去在一家公司可以好好待個幾十年沒問題,但是現在可能待個三、五年,公司就被購併或改組,甚至宣佈倒閉,過去累積的年資一夕歸零,職務被調整,正式員工變成聘僱人員,甚至被裁員,如果平時沒有多累積實力,隨時都有失業可能。
職場變化3:勞退新制使企業減薪、減福利、減固定人力
要注意的是,今年七月勞退新制上路,將使得企業經營成本增加,多數企業被迫精簡人事,以降低成本。
由於勞退新制規定,未來勞工退休金將改成個人可攜帶帳戶制,退休金可持續累積,不像過去一旦離職,年資就中斷,退休金歸零,但是企業對每個員工必須相對提撥六%的勞退基金,預估整體企業界今年會增加一千五百億元的退休金負擔,未來五年內還需補繳過去未足額提撥的二千四百億元,合計近四千億元,這一大筆勞退金將成為企業營運的沉重負擔。
根據人力銀行調查,面對新制,八成企業尚在觀望,只有兩成企業已做好準備,然而已準備好的企業裡,有三成四將採取減薪或凍結調薪,有三成企業將檢討人事編制,極有可能縮編,更有一成二選擇關廠出走,或乾脆宣佈倒閉,再清算重開,以逃避需補足過去未提撥的勞退金。
其中,不少企業為降低人事成本,將調整薪資結構、降低本薪,並縮減福利制度,因此不僅加薪無望,連福利也隨之消失,更糟糕的是,不少企業考慮使用派遣人力,或採專案外包等措施,以降低固定人事成本,這下連工作都不固定了,工作型態也將愈來愈多元。
以去年來看,企業彈性運用專案外包的趨勢大幅成長,目前國內有超過四成的企業,曾經透過專案外包解決非核心工作、臨時性專案及短期需求的人力問題,因此,自由工作者、兼差賺外快的阿魯族(阿魯族源自日語,打工族)及派遣人員等工作型態,將愈來愈流行。
職場變化4:薪資負成長,工時卻增加
從民國八十六至九十二年,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為三.八%,實質薪資成長率卻僅有一%,若再考慮物價漲幅,上班族薪資竟呈現負成長。
薪資停滯不說,平均工時卻持續增加!就以去年一到十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來看,較前年同期減少○.五五%,但平均工時卻較前年同期增加一.七個小時。
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二○○三年「世界競爭力年報」調查,台灣人平均一年工時高達二二八二小時,相當每個工作日工作超過九小時,居世界各國之冠!然而職場專家表示,國內經濟已經邁入低成長階段,平均成長率介於四%至六%之間,就業機會本就不多,競爭激烈下,薪資與工時恐怕自此將永遠負相關。
職場變化5:降底薪,績效差薪水就低
即使有就業機會,薪資結構也會大幅調整,過去底薪可以靠雇主保障,未來只能靠自己的績效來保住薪水。
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分析,國內薪資結構正快速步入紅利化,以績效至上,就算有調薪,也是凍結基本薪資,調薪部份與績效掛鉤,採取紅利形式,而且這股趨勢將橫掃所有職務與業種,無論是業務人員、生產人員、研發人員還是後勤行政人員,想要拿到高薪,就要比別人更有績效、更有貢獻度。
就以銀行理財專員為例,有些銀行要求理專每個月最低業績需達到二十五萬元,也就是客戶交易金額需達到一定水準,否則只有底薪,而前四、五年入行的理專,底薪還有三萬多元,這兩年新進理專的底薪只有兩萬多元,等於減少三分之一的薪水,而約聘人員底薪更只有一萬多元,要是沒業績該怎麼生活?
就算是行政人員,獎金和績效也要與公司獲利程度掛勾,公司不賺錢,就沒有獎金紅利,行政人員若不設法降低公司營運成本、提高營運效率,工作表現就算不夠好。即使是大學教授,發表的論文數目也會影響薪資,因為一篇論文可有兩萬元獎金,同樣是大學教授,年薪可能因論文多寡相差二四○萬元。
職場變化6:學士滿街跑,碩士成為求職的基本學歷
自教育部開放設立大專院校以來,大學(專)畢業生大幅增加,就以九十二年來看,大學(專)畢業生約十七萬人,九十三年屆畢業生竟高達二十四萬人,大學人滿為患,教育品質下降,企業為了找到適合人才,逐漸向碩士靠攏。
根據一項調查顯示,在國內前一千大企業中,有四成以上的企業會優先錄取有碩士學歷者,難怪這幾年求職者的共同心聲是「碩士是找工作的基本學歷」。而且這股趨勢是不分任何產業的,尤其傳統產業,碩士擔任學士工作,學士擔任高中職工作的現象更為明顯。
就以紡織業龍頭的遠紡為例,二十四小時輪班的帶班主管,原本找尋的人才設定為大學理工科系畢業,沒想到一堆碩士來應徵,而原本設定為高中、畢業即可的技術員,也是一堆學士來求職。高科技領域更不用講了,就算是最基層的「工程師」,沒有碩士學歷,根本別想應徵。其他像是金融服務產業,一樣認為有證照或高學歷是勝任工作的基本條件。但別以為苦讀數年拿到碩士學歷等於就業保證,因為國內碩士人數也是年年成長,很快的,便會競爭激烈了。
職場變化7:一項專長不夠看,能多把刷子並用才吃香
過去科技業與高獲利畫上等號,從業人員有不錯的股票分紅。然而,近幾年高科技業獲利極度壓縮,部份公司的獲利甚至不如傳統產業。
獲利不佳自然影響股票分紅,龍頭公司除極少數有小幅成長外,大部份公司的股票分紅都縮水了五成以上。大公司都已經如此,更不用說小公司,部份二、三線廠商正面臨存亡關頭,無怪乎有業者估計,大約有五○萬的科技業員工想轉業。從這個狀況可發現,產業興衰有循環,然而在職場工作至少要二○年以上,想要讓自己有更多的發展空間,就得平時多累積實力,培養兩項以上專長,以應付多變的職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幾年跨領域的人才炙手可熱,例如技術性專業人才同時具備業務能力的顧問型業務,或是同時具備法律與科技、理工與財金、會計與資訊、理工與企管等雙專業的人才,都相當受企業界歡迎,上班族進修時,不妨朝這些方向思考。
職場變化8:年資和職位不再是工作避風港
而在這樣的就業環境下,佔人事成本最高的勞工,勢必將面臨更嚴苛的工作要求,否則就得調職務、變相減薪,甚至被要求提前退休,年資、薪資、職位「三高」的員工,特別是四○歲上下的勞工,如果不塑造自己成為難以取代的專才,很快就會從雲端摔下淪為失業者。
過去以年資做為調薪的基礎,未來將被徹底破壞,因為只要有能力,再年輕的人也可以當主管,這就如同許多外商企業的一貫作風,無論再資深,績效不好,一樣付遣散費叫你走路,讓出位子給有能力的年輕人,例如花旗銀行,不到四○歲的管國霖就統領台灣主要業務。
未來,若不能在職位上持續開創佳績,即使是CEO也一樣會被撤換下來,像今年年初,包含諾基亞、摩托羅拉等國際手機大廠高層頻換,而台灣的前十大手機廠,去年就有將近半數的高層換人做,顯見年資與職位,自此不再是上班族的避風港。
職場變化9:企業福利縮減,獎金、補助及休假都沒了
在勞退新制的影響下,企業人事成本增加,不少企業除了調整薪資結構外,還可能變相減薪。例如工時增加,目前就有軟體工程師,在任職的公司佈告欄看到新規定:「公司研發人員工時規定,不受勞基法規範」,換句話說,研發人員加班沒有加班費,等於變相減薪。
在休假日方面,傳統產業也有企業主考慮今年將原本的週休二日改成隔週休二日,但是薪資不變。至於非法定獎金包含紅利、獎金(如年終獎金、研究獎金)、三節節金、醫療及其子女教育補助費、差旅費、交際費、夜點費及誤餐費還有員工配股等,因為政府未規定產業一定得支付,勞退新制實施後,更可能縮減。
更甚的是,有些企業預計在推行勞退新制之後,雖然不會裁員,但是將減少已婚婦女及孕產婦薪資,或從正職人員改為約聘人員,或是調派不適任工作,以此逼退,藉此降低人事及福利。由於國內企業有六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,原來福利就不多,未來可預見的是,員工福利更少了。
職場變化10:優退風起,上班生涯只到四○歲
此外,主計處調查顯示,國人的退休年齡正在逐步提前,民國八十六年有六成的勞工,年滿六○歲才退休,但是九十一年跌落到四成。
主要是近幾年,隨著產業環境的改變,「優退」已經不再是個新名詞,但是已轉變為「強迫優先退休」,各個行業的資深上班族都可能面對這個問題,甚至是過去稱為金飯碗公務人員、銀行行員等,也無一倖免。
就以政府組織為例,預估隨著明年元月組織改造上路,屆時退休制度一定也會變革,退休俸可能不像以前優渥,所以今年公務人員將出現大批的退休人潮。
而銀行業經過這幾年的購併、組織改造,也持續進行優退,像是三商銀、中信銀員工平均退休年齡降到四○歲以下。其他如科技業、媒體業等,甚至學術研究機構也都鼓勵優退,希望降低員工平均年齡,不僅讓組織年輕化,更直接的好處是降低資深員工帶來的人力成本。
所以有媒體指出,過去二、三、四年級生,往往在十八歲左右就開始工作,到六○歲退休時,上班生涯已超過四○年,但是優退風興起,現在三、四○多歲的五年級生,已變成主要優退對象,而六、七年級生,在高學歷的趨勢下,通常到二十四歲才開始工作,未來卻可能不到四○歲就必須退休,每個人的工作壽命大縮短成十五年,可憐的上班族必須在有限的工作生涯中,設法賺到一輩子所需要的錢!
COMMENT:
回覆刪除看起來好可怕!
COMMENT:
回覆刪除我是六年級生..........真的只需要工作15年嗎? 那我已經工作了一半了~感謝老天!!
不過.......錢這檔事還真有點傷腦筋~~@@~
LINDA